1
天津:围绕钠/固态电池、储能系统!最高奖补400万
7月8日,天津市工信局、市委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发布关于修订印发天津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实施细则的通知,提到围绕先进新型电池(锂电池、半/全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等)产品及关键材料,高效光伏产品、风电整机及关键部件,制氢装备,储能系统产品及装备等新能源产业重点领域,支持企业提供新能源系统解决方案和产品,根据企业基础能力建设和系统集成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其中,对得分80分及以上的企业,给予4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得分60分以上(含60分)且80分以下(不含80分)的企业,给予200万元一次性奖励。
鹰宝点评
按评分分级奖补,避免“一刀切”,倒逼企业提升技术实力而非仅扩产。而且一次性奖励可以降低企业申报成本,对比其他省份逐年拨付模式更易吸引中小企业参与。
2
积极利用储能等!六部门开展2025年度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推荐
7月7日,工信部等六部门发布组织开展2025年度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推荐工作的通知,提到数据中心原则上应达到《绿色数据中心评价》(GB/T44989—2024)二级及以上等级。电能利用效率不高于1.30,达到《数据中心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40879—2021)中的2级及以上水平。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不低于数据中心所在省(区、市)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积极利用储能、氢能等技术,具有较强用电负荷调节匹配能力。
鹰宝点评
值得注意的是,对"负荷调节匹配能力"的强调,这实际上是要求储能系统与IT负载、制冷系统实现动态协同,推动数字孪生技术在储能控制中的应用。
3
四部委力促大功率充电!配建光伏储能
7月7日,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印发《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鼓励打造智能有序大功率充电场站,建立大功率充电场站与配电网高效互动机制,因地制宜配建光伏发电和储能设施。率先对重大节假日期间利用率超过40%的充电设施实施大功率改造。到2027年底,力争全国范围内大功率充电设施超过10万台。
鹰宝点评
将充电负荷、配电网、光储系统三者捆绑,破解当前充电桩"哑终端"困境。明确要求建立与配电网的互动机制,实质是推动V2G(车网互动)商业化落地。
4
93座储能电站参与!江苏完成全国最大规模新型储能集中调用
受持续高温影响,截至7月7日,江苏电网最高用电负荷已在年内第三次刷新历史纪录,达1.52亿千瓦。而7月6日,在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调控中心统一指挥下,全省93座新型储能电站在晚间用电高峰时集中向电网放电,最大放电功率达714万千瓦,实现了我国最大规模新型储能的集中调用。
鹰宝点评
此次调用中,江苏在用电高峰同时向超过700万千瓦新型储能发出放电指令,最大可同时满足约4800万户居民一个小时的用电需求。
5
深圳坪山:新型储能项目给予200元/千瓦时补贴
7月4日,深圳坪山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深圳市坪山区落实“双碳”战略进一步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文件明确,鼓励建设一批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飞轮储能等下一代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强化电力迎峰保供和电网纾解峰谷矛盾能力。对并网投运的上述类型新型储能项目按装机规模给予200元/千瓦时的支持,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推动新型电池及储能、光伏等新能源领域产品、服务走出去,加快国外新能源产业布局,扩大本土品牌国际影响力。对获得欧洲、日韩、北美等海外市场准入认证的出口产品,按不超过其海外市场准入认证核定费用的10%予以支持,单个企业每年资助金额不超过100万元。
鹰宝点评
单个项目最高100万元封顶,意味着0.5MWh规模最具性价比。这恰好匹配工商业储能场景,避免企业盲目追求吉瓦级项目。而10%认证费用补贴也可降低企业的试错成本。
6
六部门:推动内河航运充换电设施建设建设内河近零碳码头
6月27日,国家交通运输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到2030年新建船舶新能源清洁能源应用比例进一步提高。推动新能源清洁能源加注及充换电设施建设,完善船舶燃料加注作业和安全监管体系,加快制定充电设施建设等标准。鼓励实施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优先靠离泊、优先过闸等支持政策。鼓励发展分布式能源,建设内河近零碳码头。因地制宜推动具备条件的港口新增和更换作业机械、港内车辆等优先使用新能源。
鹰宝点评
传统燃油船舶占比超90%的内河航运业,通过充换电设施建设可实现电能替代,降低单船运营的碳排放。将内河航运从单纯的运输载体,升级为“零碳交通”的新型基础设施!
7
内蒙古:围绕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专项资金支持1000万!
6月23日,内蒙古征集高新技术领域2026年科技创新需求的通知。提到科技“突围”工程围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氢能领域,在历年已布局重大科技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研究方向和内容,提出当前制约我区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卡脖子”技术难题,以及具有前瞻性、先导性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相关技术应具备一定的研发基础,有望在未来2-3年内取得重大突破并应用示范,实现“起跑即领先”,引领带动我区相关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发展。研究期限2-3年,自治区科技专项资金支持1000万元左右、企业配套资金不低于2:1。
鹰宝点评
通过“专项资金+市场化机制”双轮驱动,加速储能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未来2-3年,随着”卡脖子“技术的突破,内蒙古有望成为全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标杆区域。
股票小账户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